-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河南洛阳揭牌
10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省工信厅和洛阳市政府主办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洛阳举办。在此次会议上,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该中心正式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2019-10-24 14:26 28
-
农机化司推进“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组织开展了“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规范拖拉机等重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补贴经营行为,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农民和农机化管理部门、鉴定机构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市场上问题产品明显减少,广大农机手、农机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给予积极评价。
2019-10-24 14:23 19
-
天空之城,脱贫攻坚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10月17日上午,四川省理塘县县委书记格勒多吉带队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以下简称“总站”),围绕农业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开展座谈交流,站长刘恒新、总站其他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2019-10-24 14:19 13
江苏召开全省农机化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
10月15日,江苏省农机化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在张家港市召开,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沈毅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张洪程院士等专家、苏州和张家港市政府有关领导、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农机处处长、推广站长及各县(市)及重点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省厅相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新闻媒体等180多人参加会议。
沈毅在讲话中指出农机化转型升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需要,是新时代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需要。讲话明确了推动农机化“四转四升”、实现“两全两高”转型升级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四转四升”即向全程机械化转、向全面机械化转、向高质量供给转、向高效能应用转和推动装备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设施升级,通过农机“两融两适”,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
沈毅要求各地要从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工作基础出发,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见实效。一是抓“标准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制定和完善机艺融合的标准规范,将“宜机化”纳入品种审定标准,把农机化纳入科研立项标准;二是抓“智能化”,推动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广智能化农机装备,建设智能农机示范基地,支持建设“互联网+农机作业”信息化平台;三是抓“宜机化”,推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机械化生产。加强“宜机化”标准制定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宜机化”建设;四是抓“多元化”,推动农机服务模式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支持农机服务模式多样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常态化;五是抓“机制化”,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落到实处。强化责任落实机制、工作协调机制和技术协同配合机制。
与会代表还观摩了张家港市粮食生产、水产养殖、设施蔬菜、林果机械化装备及生产与服务技术展演示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张洪程教授和江苏大学魏新华教授分别做了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方面的讲座。张家港市等5个市(县、区)分别就农机化转型升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河蟹养殖机械化、蔬菜生产机械化、林果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做了典型经验交流。
相关新闻
-
湖北突出“四个到位” 坚决打好农业抗旱保生产攻坚战
2019-10-24 12:1313
湖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中东部地区高温日数长达35-48天,旱情迅速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立足抗大旱、抗长旱,突出“四个到位”,坚决打好农业抗旱保生产攻坚战。10月上中旬,湖北出现多次降雨过程,旱情有所缓解。截至10月18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40多万亩,较旱情最重时减少1270多万亩。
-
青海创新燕麦饲草机械化烘干技术 品质达到澳洲燕麦钻石级别
2019-10-22 17:077
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作为中国燕麦饲草主产区的青海,通过创新燕麦饲草机械化烘干技术,该省燕麦饲草品质达到澳洲燕麦钻石级别。青海是中国燕麦饲草主产区,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因高寒地区燕麦饲草收获期适逢秋雨连绵时期,来不及收获的饲草霉烂问题普遍,而自然摊晒方式下,粗蛋白等营养成分的保存率只有40至50%,以致生产出的草产品品相差、质量不稳定,且价值难提升。
-
近观吉林秋收:农民向科技要“力量”和产量
2019-10-22 17:0410
眼下,正值秋收忙季。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的一些农户却显得“悠闲自在”。原来,依托机械化作业,当地的生产效率在近些年来得到了显著提升。地处吉林省中北部的榆树市,是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县级市。该市总人口1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01.2万;现有耕地58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83%,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当地的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70亿斤阶段水平,占全国的1/170、吉林省的1/10,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冠军。
-
黄淮海夏大豆亩产超300公斤
“实收100.4亩,按标准含水量计算,平均亩产303.1公斤,加上田间损失,亩产320.5公斤!”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冀庄村大豆新品种“郑1307”测产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宣布了实收结果。常汝镇表示,实收面积超过100亩并且亩产能够达到300公斤以上,这在黄淮海地区实属不易。
2019-10-22 16:51 7
-
打通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的百亩13个粒收玉米新品种收获现场,3辆联合粒收机慢慢驶过,金灿饱满的玉米籽粒随之倒入拖拉机拖斗箱,100亩地仅用了8小时就完成了收获。这一新技术正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发集成的旱作玉米绿色增效及机械粒收技术。在当天举行的观摩会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表示,该技术有效打通了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今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农民可以像收获小麦一样收获玉米。
2019-10-22 15:47 5
-
聚焦新技术 拥抱新时代——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中联重科携甘蔗收获机、圆捆打捆机等高端农机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2019-10-19 13:2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