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河南洛阳揭牌
10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省工信厅和洛阳市政府主办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洛阳举办。在此次会议上,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该中心正式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2019-10-24 14:26 28
-
农机化司推进“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组织开展了“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规范拖拉机等重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补贴经营行为,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农民和农机化管理部门、鉴定机构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市场上问题产品明显减少,广大农机手、农机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给予积极评价。
2019-10-24 14:23 19
-
天空之城,脱贫攻坚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10月17日上午,四川省理塘县县委书记格勒多吉带队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以下简称“总站”),围绕农业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开展座谈交流,站长刘恒新、总站其他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2019-10-24 14:19 13
青海创新燕麦饲草机械化烘干技术 品质达到澳洲燕麦钻石级别
记者18日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作为中国燕麦饲草主产区的青海,通过创新燕麦饲草机械化烘干技术,该省燕麦饲草品质达到澳洲燕麦钻石级别。青海是中国燕麦饲草主产区,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因高寒地区燕麦饲草收获期适逢秋雨连绵时期,来不及收获的饲草霉烂问题普遍,而自然摊晒方式下,粗蛋白等营养成分的保存率只有40至50%,以致生产出的草产品品相差、质量不稳定,且价值难提升。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介绍,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同时,从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引进相关技术进行在地化熟化,2015年7月,中国首套燕麦饲草机械干燥设备于落户青海省饲草平台门源试验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实现年产优质燕麦烘干草1500吨以上。
“机械干燥比自然晾晒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徐成体介绍,从数据上看,燕麦烘干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保存率可达85%以上,蛋白含量达8.59%,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3.61g/100g,品质达到澳洲燕麦钻石级别。
据了解,近年来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凝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及草产品加工等方面技术力量,帮助发展草产业的县区实现从饲草种植到草产品生产加工,从研发到市场的有机衔接。目前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已对接县区16个,建成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11个。
“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选育出适宜青海不同地区种植的牧草品种20余个,通过主导品种推介工作,使牧草种植良种率从2012年的70%提高到2018年的92%。”徐成体介绍,同时饲草栽培、加工技术在对接县区的使用率达到98%以上,推动了青海草产业的快速发展。
青海是中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地面积5.47亿亩,海拔3000米以上的牧区占该省总面积的96%,其中藏羊和牦牛的饲养量最大,素有“中国藏羊之府”“世界牦牛之都”之称。
中国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德成表示,在高寒地区开展饲草机械化干燥技术研究是一种创举,它打破了以往饲草生产的传统理念和方式,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有效体现,燕麦干燥的“门源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关新闻
-
湖北突出“四个到位” 坚决打好农业抗旱保生产攻坚战
2019-10-24 12:1313
湖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中东部地区高温日数长达35-48天,旱情迅速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立足抗大旱、抗长旱,突出“四个到位”,坚决打好农业抗旱保生产攻坚战。10月上中旬,湖北出现多次降雨过程,旱情有所缓解。截至10月18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40多万亩,较旱情最重时减少1270多万亩。
-
江苏召开全省农机化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
2019-10-22 17:458
10月15日,江苏省农机化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在张家港市召开,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沈毅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张洪程院士等专家、苏州和张家港市政府有关领导、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农机处处长、推广站长及各县(市)及重点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省厅相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新闻媒体等180多人参加会议。
-
近观吉林秋收:农民向科技要“力量”和产量
2019-10-22 17:0410
眼下,正值秋收忙季。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的一些农户却显得“悠闲自在”。原来,依托机械化作业,当地的生产效率在近些年来得到了显著提升。地处吉林省中北部的榆树市,是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县级市。该市总人口1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01.2万;现有耕地58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83%,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当地的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70亿斤阶段水平,占全国的1/170、吉林省的1/10,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冠军。
-
黄淮海夏大豆亩产超300公斤
“实收100.4亩,按标准含水量计算,平均亩产303.1公斤,加上田间损失,亩产320.5公斤!”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冀庄村大豆新品种“郑1307”测产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宣布了实收结果。常汝镇表示,实收面积超过100亩并且亩产能够达到300公斤以上,这在黄淮海地区实属不易。
2019-10-22 16:51 7
-
打通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的百亩13个粒收玉米新品种收获现场,3辆联合粒收机慢慢驶过,金灿饱满的玉米籽粒随之倒入拖拉机拖斗箱,100亩地仅用了8小时就完成了收获。这一新技术正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发集成的旱作玉米绿色增效及机械粒收技术。在当天举行的观摩会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表示,该技术有效打通了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今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农民可以像收获小麦一样收获玉米。
2019-10-22 15:47 5
-
聚焦新技术 拥抱新时代——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中联重科携甘蔗收获机、圆捆打捆机等高端农机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2019-10-19 13:2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