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河南洛阳揭牌
10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省工信厅和洛阳市政府主办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洛阳举办。在此次会议上,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该中心正式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2019-10-24 14:26 29
-
农机化司推进“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组织开展了“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规范拖拉机等重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补贴经营行为,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农民和农机化管理部门、鉴定机构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市场上问题产品明显减少,广大农机手、农机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给予积极评价。
2019-10-24 14:23 20
-
天空之城,脱贫攻坚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10月17日上午,四川省理塘县县委书记格勒多吉带队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以下简称“总站”),围绕农业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开展座谈交流,站长刘恒新、总站其他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2019-10-24 14:19 14
黄淮海夏大豆亩产超300公斤
“实收100.4亩,按标准含水量计算,平均亩产303.1公斤,加上田间损失,亩产320.5公斤!”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冀庄村大豆新品种“郑1307”测产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宣布了实收结果。常汝镇表示,实收面积超过100亩并且亩产能够达到300公斤以上,这在黄淮海地区实属不易。
大豆单产水平低是目前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尤其是在黄淮海地区,属于小麦大豆两熟制,小麦收割后如何在覆盖麦秸的耕地上播种大豆?又如何确保大豆生长期获得充足的光热资源且不影响冬小麦的种植?
国家大豆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在布满麦秸的耕地上播种大豆的难题,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并推广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该技术通过横向抛秸解决了播种时秸秆堵塞播种机的问题,也解决了土壤培肥和秸秆禁烧问题。
“免耕覆秸技术栽种均匀,可做到苗齐苗匀、合理密植。秸秆覆盖在大豆上面同时起到调温、保湿、防板结的作用。可以说,大豆与麦秸化‘敌’为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体系黄淮区域专家组组长吴存详告诉记者。
良法还需要良种配。今年新审定的大豆品种“郑1307”与免耕覆秸技术相结合,取得了喜人结果。“除高产外,‘郑1307’还有几大特点,特别适合在黄淮海地区种植。”“郑1307”育种人、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卢为国介绍,“郑1307”一是成熟期适中,既能获得充分的光热资源又不影响冬小麦种植。二是抗病性好,抗病毒病、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效果明显。三是抗裂荚,风吹日晒后裂荚少。四是落叶好,底荚高度适中,适于机收。五是籽粒外观好,籽粒饱满且适合做豆腐。
据了解,今年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在黄淮海区域开展“个十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目的是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结合,创造高产典型,展示大豆产业体系研发成果,推动大豆产量进一步提升。新乡县小冀镇冀庄村的“郑1307”展示田面积200亩,探索在目前栽培技术水平下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产栽培模式,打造百亩高产示范典型,推动黄淮大豆产量提升。
上一篇:欧洲发布未来十年农机产业战略报告
相关新闻
-
打通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2019-10-22 15:475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的百亩13个粒收玉米新品种收获现场,3辆联合粒收机慢慢驶过,金灿饱满的玉米籽粒随之倒入拖拉机拖斗箱,100亩地仅用了8小时就完成了收获。这一新技术正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发集成的旱作玉米绿色增效及机械粒收技术。在当天举行的观摩会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表示,该技术有效打通了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今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农民可以像收获小麦一样收获玉米。
-
聚焦新技术 拥抱新时代——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2019-10-19 13:2212
中联重科携甘蔗收获机、圆捆打捆机等高端农机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
黄淮海夏大豆亩产超300公斤
“实收100.4亩,按标准含水量计算,平均亩产303.1公斤,加上田间损失,亩产320.5公斤!”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冀庄村大豆新品种“郑1307”测产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宣布了实收结果。常汝镇表示,实收面积超过100亩并且亩产能够达到300公斤以上,这在黄淮海地区实属不易。
2019-10-22 16:51 8
-
打通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的百亩13个粒收玉米新品种收获现场,3辆联合粒收机慢慢驶过,金灿饱满的玉米籽粒随之倒入拖拉机拖斗箱,100亩地仅用了8小时就完成了收获。这一新技术正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发集成的旱作玉米绿色增效及机械粒收技术。在当天举行的观摩会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表示,该技术有效打通了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今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农民可以像收获小麦一样收获玉米。
2019-10-22 15:47 5
-
聚焦新技术 拥抱新时代——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中联重科携甘蔗收获机、圆捆打捆机等高端农机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2019-10-19 13:2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