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河南洛阳揭牌
10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省工信厅和洛阳市政府主办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洛阳举办。在此次会议上,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该中心正式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2019-10-24 14:26 29
-
农机化司推进“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组织开展了“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机产品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规范拖拉机等重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补贴经营行为,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农民和农机化管理部门、鉴定机构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市场上问题产品明显减少,广大农机手、农机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给予积极评价。
2019-10-24 14:23 19
-
天空之城,脱贫攻坚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10月17日上午,四川省理塘县县委书记格勒多吉带队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以下简称“总站”),围绕农业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开展座谈交流,站长刘恒新、总站其他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2019-10-24 14:19 13
欧洲发布未来十年农机产业战略报告
不久前,欧洲农业机械协会发布更新版的《农业技术2030》战略报告,规划了欧洲先进农业机械产业的未来,并为2030年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战略主要关注以下3个关键领域。
1、提高机械行业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
需要采取的举措包括:欧盟需重视农机产业与农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体现在相关战略、政策和产品立法中;需要建立一项连贯一致、具有前瞻性的欧盟农业机械行业监管议程;欧盟立法必须与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操作相适应,并进行影响评估;重视自我监管机制,包括测试和精简认证系统,以避免小型产品和中小企业的授权程序过于繁琐和成本高昂。
2、推动欧洲进入数字精准农业前沿
需要采取的举措包括:加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中有关绿色、数字和精准技术的资金支持以及知识共导;加强利用欧盟相关研究项目的资金,以推动农业效子技术的采用;提高农民及其咨询顾问的数字技能;加强欧盟对农村宽带的投资,为农业革命建立一个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
3、加强欧洲先进农业设备研发领导地位
需要采取的举措包括:欧盟应加强具有重要潜力技术领域的研究资助,尤其是自动化、机器人,数字连接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支持高效率、低排放量的农机具开发;通过提供高安全标准的农机,到2035年使欧洲农机道路死亡率减少 50%;通过加深公众对于行业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升农业和产业部门的吸引力;促进高质量、高技术、环保的欧洲农用车辆出口,以增加第三市场份额;通过可持续的激励和能力建设,加速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机械化进程。
上一篇:打通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黄淮海夏大豆亩产超300公斤
相关新闻
-
柳工农机强势登陆2019年泰国国际糖业技术设备展
2019-10-22 19:016
2019年9月12日,2019年泰国国际糖业技术设备展在泰国孔敬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展会展出了甘蔗培育、种植、收割、制糖过程的新技术及新设备,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参展商及专业采购商到场交流。广西柳工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业排头兵,强势参展本届展会,在现场备受瞩目,展位上参观者络绎不绝。
-
亚太农机检测网(ANTAM)第六届年会在莫斯科召开
2019-10-22 18:224
10月10日至12日,亚太农机检测网(ANTAM)第六届年会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会议由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ESCAP-CSAM)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农机检测与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来自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泰国、土耳其、越南等国及ENAMA、OECD、FAO的共约3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中国科技助力非洲实现“零饥饿”目标
2019-10-22 18:044
据最新发表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介绍,中国始终将支持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为对非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截至2016年,中国共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包括成套项目、技术援助项目、物资项目等,涉及农业种植、粮食仓储、农业机械、农田灌溉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
黄淮海夏大豆亩产超300公斤
“实收100.4亩,按标准含水量计算,平均亩产303.1公斤,加上田间损失,亩产320.5公斤!”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冀庄村大豆新品种“郑1307”测产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宣布了实收结果。常汝镇表示,实收面积超过100亩并且亩产能够达到300公斤以上,这在黄淮海地区实属不易。
2019-10-22 16:51 7
-
打通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的百亩13个粒收玉米新品种收获现场,3辆联合粒收机慢慢驶过,金灿饱满的玉米籽粒随之倒入拖拉机拖斗箱,100亩地仅用了8小时就完成了收获。这一新技术正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发集成的旱作玉米绿色增效及机械粒收技术。在当天举行的观摩会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表示,该技术有效打通了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今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农民可以像收获小麦一样收获玉米。
2019-10-22 15:47 5
-
聚焦新技术 拥抱新时代——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中联重科携甘蔗收获机、圆捆打捆机等高端农机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2019-10-19 13:22 12